第4版:廉江新闻 |
|
PDF版: |
|
|
数字e报刊 | | |
|
www.ljxw.com 李廷赋 发布时间:2020-11-19 人气:155 |
|
□李廷赋 “一张报纸一杯茶”曾是悠闲生活的写照,“柴米油盐酱醋茶”则是常挂心头的内容。廉江是新崛起的茶乡,在创文中阅读氛围越来越浓,有典型的广东人“工作也是休闲”味道,属于把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较好结合的地方。 廉江人喝茶比种茶早得多,气氛也浓得多。从城市到乡村,在家庭、茶楼喝茶都成时尚,边喝茶边谈业务效率更高,茶成为礼貌、文明的代名词,这几乎有广州、佛山日夜喝茶的传统。亲戚朋友往来,少不了泡上一壶茶,一番闲扯,待气氛融洽才进入主题。为减轻看手机、电脑的疲劳而喝茶是个办法,边喝茶边看报纸也更有收获。 常见的情景是,人们拿几张报纸、桌上摆个手机,拉拉杂杂地说。或时政、社会新闻,地方动态,或街头杂说,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当然有人在谈话中看手机或看报纸,如果适而可止就不显得失礼而中断茶话。聊天的内容各不相同:俗气一点的,话题围绕鸡毛蒜皮、家长里短转,跟派出所查户口差不多;文化人则谈时事新闻、茶余饭后的杂说,内容都在报纸电视上;再高雅的,研究茶的品味、历史以及地方文化。不会说话的,说着就扯出是非,把开心的话题说到生气,从此不相往来。也有的谈着谈着就对上眼,自然成了合作伙伴。总之五花八门,茶与报纸构成一个世界。 廉江人喝茶大致如此。 茶乡是有茶文化的,可以聊聊茶学家、好茶季节、好茶产地,解决茶客关心的问题。现在资讯发达,茶的信息铺天盖地,网络、电视、报纸、电台,文字、图片、视频……只要有兴趣随时可读。只是网上信息太多,难分真假,这时读报纸就有作用了,它能让读者知道权威的信息。 谈茶学家离不开赵佶。他是北宋皇帝宋徽宗,是苏东坡的学生,文化艺术成就高于治国成就。他的《大观茶论》是继陆羽《茶经》之后的杰出著作,他的花鸟画自成“院体”,他的书法“瘦金体”独此一格。但另一方面,他当皇帝是不行的,他没办法解决吏治腐败、国家衰落问题,以至后来他跟儿子都被金人抓去,他的妃子们也被金人享用了。其实他上任之前,有大臣就担心他走南唐后主、著名词人李煜的路子,做亡国之君,算是有先见之明,但没办法。当然此后有岳飞为迎回他父子俩而打攻打金国,取得很多胜利,但也无济于事。那是后话,暂且不提。 好茶季节在什么时候?后世的茶学家大都参考陆羽的说法,并结合各自研究成果而定。他们都认为春天的茶最好,具体时间则有所不同:陆羽认为应该在农历二、三、四月之间;赵佶喝的是宋朝最好的茶,他认为在惊蛰开始采茶制茶才行;许次纾认为“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黄龙德则认为采茶应该在 “清明之后,谷雨之前”。看来谷雨前后的茶最好,这是大家都不反对的说法。现在廉江人都以炒春茶为主,其实也是用陆羽的采茶时间。唐宋制法以繁琐的工艺取胜,蒸茶、碾茶是主要工艺;明以后以简便易行取胜,炒制是主要工艺;现在以机制为主,那是更加新的工艺了。 好茶产地在哪里?陆羽推崇湖北宜昌,河南光州,浙江湖州、绍兴,四川彭州、都江堰;赵佶是宋朝皇帝,他说宋朝建立以来就喝福建的贡茶,他对此也颇为推崇,尤其推崇福建白茶;明朝许次纾在《茶蔬》说,天下名山必出名茶,六安茶很有名,就出自霍山县的大蜀山;明末清初黄德明《茶说》认为“虎丘茶、新安松罗茶以及产于武夷、云雾、雁荡、灵山的都是上等茶”。 明朝以前的上等茶产地大致如此,清朝以来则有新的变化。考虑到时代、气候、工艺、品味等因素,好茶的产地会有较大变化。 人喝茶的品位不断提升,制茶工艺会成为茶品上升主要因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