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廉江新闻 |
|
PDF版: |
|
|
数字e报刊 | | |
|
www.ljxw.com 温鹏 发布时间:2021-1-26 人气:66 |
|
□温鹏 年关将至,不禁令我想起小时候老家做猪份的事。那时,每到腊月廿三四,乡亲们的脚步变得匆忙起来,开始想办法置办年货了,其中做猪份是大家最感兴趣的事,毕竟大家一年忙到头,图的就是春节期间可以连续多天有猪肉吃,过个快乐祥和的春节。 每年到这个时刻,村长燕叔便与村里有名的宰猪佬均伯等人到各家各户活动,打探肉猪情况,也就是我们当地所说的“相猪”,看谁家养的猪比较大个,而且不太肥胖。因为猪太肥胖瘦肉不会很多,这是常识,大家一般不喜欢吃。经过反复比较,每年选择好两头肉猪,选定日子屠宰。 那一年的腊月廿八,燕叔和均伯带着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早早就到选定作猪份屠宰的那两户人家,分别用大猪笠将两头大猪扛到生产队屋门前的晒谷场,并现场布置好猪肉台、屠宰刀、大铁锅、大瓷盆等,摆起了宰猪的架势。那一天,因为早已放寒假,小孩子不用上课,大家都不想错过这个时刻,便一窝蜂似的赶往地堂看热闹,有的还提着锑煲或菜篮,更有调皮的用手敲着锑煲,一路嚷着“去领猪份咯,去领猪份咯”,这声音间或夹杂一些稀稀落落的鞭炮声,村子里霎时增添了过年的气氛。 一切准备就绪后,燕叔和均伯等人开始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刺喉放血是宰猪的第一步,这时,只见均伯拿起锋利的尖刀往猪喉处猛地一捅,只听见一阵惨烈的猪嚎声突然响起,吓得我们赶紧掩住耳朵闪开。待尖刀拔出后,一股殷红的鲜血从猪喉里喷涌而出,“咕咕咕”的直冲下大瓷盆。猪痛得嗷嗷叫,在猪肉台上拼命挣扎,四脚乱蹬,均伯他们用尽力气才将猪身死死摁住。不一会,从猪喉里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小,最后慢慢淹没在嘈杂的人群里,只剩下猪血一滴滴的往大瓷盆里滴。宰杀一头后,他们接着又用这一招式宰杀另一头。等到两头猪放血完毕,他们便开始往猪身上淋开水、刨毛,接着开膛破肚,将两头猪分成四个半边,忙得不亦乐乎。 约莫过了两个钟头,便到了大家较为关心的分猪份环节了。均伯开始对猪身一刀刀地进行宰割,燕叔等人则按照猪份户数将猪肉一份份摆放在大托盘里。因为年年分猪份,他们操作起来颇为熟练,每份猪肉尽量做得均匀些,譬如大块搭小块,瘦的配肥的,猪头、猪脚及内脏平均分,大体上份份都搭配些猪杂,分配完毕再将每份猪肉过秤,每份约十二三斤,如发现出入较大的,则进行适当添减,做到斤两无差。这时,我们小孩子往往会守候在大托盘旁,兴奋地指指点点,评头品足。调皮多话的阿洪指着其中的一份说:“大伙看,这份猪大肠特别多,我中意吃猪大肠,要是我家能领到这一份该多好啊!”我在一旁抢着说:“猪大肠有什么好吃?臭烘烘的,有猪屎味。我倒喜欢这一份,瘦肉多,又有很多猪肝。”我也指着其中的一份说:“猪肝有什么好吃?煮熟后硬邦邦的,有腥味……”阿洪不高兴地反驳我。这时,均伯将沾满猪油的右手一挥,说:“去去去,小孩子懂什么!碍手碍脚,都一边站去!”这时,大家才不得不停止议论,自觉远离大托盘一点。等到全部猪份都搭配好,燕叔就拿起笔记本开始点名取猪份,点到名字的户主其家人便“到”的应了一声,让均伯等人将猪肉往里面装。于是大家欢欢喜喜地领着猪份回家,一路大喊:过年有猪肉吃咯! 有几年,我家这份领猪份的美差都落在我身上,我也因此见识了这样的分肉场面。分肉时最开心的还是我们小孩子,因为现场能吃到一些猪杂粥和猪红汤。燕叔他们舞弄了大半天,便煮一顿猪杂粥作为午餐,犒劳犒劳自己,顺便熬一大锅猪红汤给大家喝,也让我们这些多日不沾油腥的小孩子沾沾光,盛了一碗又一碗。那时我们觉得这样的猪杂粥和猪红汤特别好吃,孩子们每年都争着去领猪份,动力也许就在这里。到我读小学高年级时,这份差事便让给了弟弟。 每次领猪份回来,母亲先夸奖我一番,接着便从菜篮里找出两块肥瘦大小适中的猪肉,分给同宗70多岁的二婆和快40岁仍单身的敏叔。我有些不解,便问:“妈妈,为什么每年做猪份我们家都要分给二婆和敏叔?”母亲说:“傻孩子,二婆年老了,我们晚辈要懂得孝敬孝敬她老人家。敏叔单身一人生活不容易,没钱做猪份,我们必须照顾一下他。”我听了便点了点头,心里似乎明白了许多做人道理。母亲说完便拿起这两块猪肉,向二婆和敏叔家里送去。母亲回来后便将猪头、猪蹄、猪大肠、猪肝这类细碎的肉块分拣出来,让家人享受晚餐,剩下的交给父亲腌制。 父亲先找出那些比较大块的猪肉,再从中间切开,分成两小块,一是让猪肉腌制得更充分,二是可以让我们家再煲多一顿猪肉,毕竟这些腌制的猪肉要吃到正月十五前后。父亲将这些成块的猪肉全放在一个大瓷盆里,用事先准备好的白糖、米酒、生抽等配料一起倒下去,均匀搅拌,抹上配料,把猪肉抹成了红褐色,然后将猪肉留在瓷盆里腌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早,父亲便用削好的竹篾将猪肉一块一块地串起来,挂在大厅横梁上,蛮好看的。我记得,春节期间,从年初一至年初三,每天早上母亲都煮一块给家人吃,年初三过后便隔天煮一块。煮猪肉时,母亲将树菇、豆腐、蒜头、蒜骨一起煮,味道真好,又脆又香,带有腌制的腊香味,吃后令人回味无穷。 这时,每每有亲戚来我家拜年,他们总是捎一块新鲜的猪肉过来,母亲于是将其捎来的猪肉煮好接待他们,大家开开心心地吃个午餐。吃饱喝足,聊些家常,到了亲戚回家时,母亲便将自家腌制的一块猪肉送给他们,让他们带回家,这叫礼尚往来。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由于物质生活的匮乏,对过年做猪份的奢望特别怀恋,独特的肉香味连同那段过往的艰苦岁月,如缕缕乡愁至今仍在我脑海里升腾,挥之不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