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廉江新闻 |
|
PDF版: |
|
|
数字e报刊 | | |
|
www.ljxw.com 潘廷贵 发布时间:2021-2-10 人气:69 |

(网络图片)
|
|
|
□潘廷贵 时间嘀嘀嗒嗒地又走了十六年,我离开家乡后的工作生活经历了几次转变,但心底始终有一种淡淡的情绪。春节将近,这种弥漫开来的感受逐渐浓烈,仔细品了品,原来是乡愁。 大约在我九岁的时候,父母就在邻乡的集镇上开了一家小店铺,留我一个人在家生活和上学,每天家里都是冷冷清清的,最期待的场景就是有一天出现奇迹:回到家发现门开着,父母在家门口叫我的名字。但是这种奇迹很少发生,倒是春节的时候父母一定会回家,这时候是我一年中最开心的日子。 20世纪90年代的农村出行基本靠步行,我家算是比较幸运的,距离家大约三公里的地方有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质乡村公路,这条路是村里的经济“大动脉”。每次过年前几天,我和父母一家三口就赶着一辆木架子平板车沿着这条路往家走,父亲肩上套一个绳子在前面拉,我和母亲在后面推,上面装载着过年要用的衣服、粮食等生活物资,外面用一层塑料薄膜盖着,避免经过的汽车溅起水把东西弄脏了。这一路给我印象特别深刻,长途的步行出了些汗,和细雨混合在一起,经小风一吹,时不时的就会打寒噤,小脸也不知道是被风吹得通红,还是因为推车走路热得通红,能够确定的只有心里面是暖暖的,想到和父母在一起就安心了。 大年三十的年夜饭说不上丰盛,但一定非常“有讲究”。年夜饭一定要有鱼,表示年年有余,也一定会有鸡,母亲会把鸡爪夹到父亲碗里,说是“刨钱爪”,寓意父亲来年能挣更多的钱,当然父母都会往我的碗里夹很多的菜。吃饭的时候要“总结一下全年的工作”,主要内容通常是全家人都平平安安的;也要“筹划新一年的工作”,主要内容通常是要求我继续好好学习,将来争取考上大学。一家人全年在一起吃饭的时候不多,但每次都有鱼有肉有说有笑,只记得自己吃得特别饱,那种压制不住的得意劲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很幸福。 当年父母拖着平板车回家过年,是他们心底里对家和团圆的认识,但我大学毕业工作以后却常常不能回家过年。 记得有一年春节,我很想休假回家,但因为刚刚调整了工作岗位回不了,在集体的年夜饭上我给大家鼓气:过年我们都想回家,特别是我们的新同事,多数还是第一次离开家。因为工作的需要,我们肩上担负着责任,相信父母也一定会理解我们,今天在一起吃年夜饭的就是兄弟姐妹,这里也是我们的家。这几句话我把自己也说服了,先前还想念着想回家,说完话就融入到新“家”里去了。 2021年的春节临近,国内多地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单位通知春节假期就地过年,非必要不离深。计划好的回老家不得不停下来,打电话的时候父母非常理解支持,毕竟现在生活条件和以前相比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地变化。 以前村里的经济 “大动脉”现在连毛细血管也算不上,路的中段新建了一所西南医科大学,带动周边的农村变成了城市,本来老家的城市是四川省少数几个没通客运列车的城市之一,现在规划修建的川南城际铁路、渝昆高铁、蓉遵高铁都从泸州经过,预计2021年通车。泸州今后以高铁为主,成为四川唯一一座同时与重庆、贵州、云南接壤的城市,这三条铁路将在市内构成“十”字枢纽,更好地促进城市的发展,想回老家再也不用兜一大圈换乘了。 老家的房子位置在新建高铁车站的规划范围内,半年前已经拆迁了,父母搬进了政府的拆迁安置房,还自己做了亮堂堂的装修,学会了用智能手机,在家里安装了wifi。母亲有腿痛和颈椎病的问题好几年了,走路比较困难,治疗效果一直不理想。前段时间我给她介绍了一位中医,通过视频诊断,医生邮寄了中药,吃了不到一个月,说是颈椎已经恢复,腿也不痛了,甚至能够小跑,有次视频母亲正在家里拖地打扫卫生,一点都不感觉到累。父亲说很希望我们回家过年,但也支持我们的工作,不用急着回去。2021年高铁就要通车,以后坐高铁回家非常方便,年夜饭父子两个可以视频干杯,共同庆祝我们的新年,父亲在疫情期间经常和老朋友们视频干杯,对这种生活方式已经驾轻就熟了。 曾经丰盛的年夜饭已经成了家常饭,网络把天边拉近到眼前,家人健康,生活小康,神州处处是家乡。
|
|